杏林隨筆 -何樹勛博士
一知半解 / 也是醫緣 / 牛子去頭足 /平安脈 / 本末倒置 / 用藥淺談 / 西瓜汁與中醫學 / 戒煙 / 把脈 / 奇醫 /治病求本 / 信心 / 待“客”之道 /疾病與生理 / 唱反調 /問病淺談 / 悉隨尊便 / 魚骨的故事 / 超速之謎 / 閒話達摩禪功 / 感冒發熱論治 / 愛莫能助 / 慎防誤導 / 經方與時方 / 過猶不及 /零的啟示 / 福兮禍所倚 / 銀禧盛會 / 銀禧隨想 / 劍膽琴心 / 熟讀王叔和? / 學生與病人 /糖尿病 /

一知半解
我有一個學生,每逢長假期都會帶同家人到澳門探親,有時席間閒聊,談到中藥藥理,其外親輒喜道聽塗說,便信以為真,有時還儼然以“專家” 自居,我的學生嘗試婉言解釋,反被強辭奪理,感到十分無奈。 例如有一次說到杜仲這味藥材,其親友說是涼藥,我的學生立時辯解,說:“杜仲味甘性溫,不是性涼的。”豈料他的親友即時面露不悅,反駁道:“中藥店執藥的都說孕婦也可以服用,既然孕婦可服,怎可能是溫藥?虧你還說讀甚麼中醫!”我的學生沉不住氣,還想再爭論下去,說明杜仲雖是溫藥,不單只孕婦可服,而且還有安胎之功!不過還未說出口,已被他性情和順的妻子制止住了。又有一次,另一外親在煲豬骨湯時,加入綠豆同煮,我的學生感到好奇,問為何加入綠豆,她說:“湯中有肉會較燥,加入綠豆,可起到滋潤作用——你連這點常識也不知道?”我的學生頓感愕然,心想綠豆以消暑利水、清熱解毒為主,而豬肉性質本已屬涼,說用綠豆以潤其“燥”,果真是聞所未聞!不過這回倒學乖了,聽過便算! 其實普羅大眾對中醫藥物經常都會有很多誤解,有時可能只是小事一樁,微不足道,但有時又會影響深遠,甚至人命關天!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,很多人以為清補涼是一道十分常用的湯水,由於藥性平和,即使患了傷風感冒,服之也是無傷大雅,其實這是大錯特錯!清補涼的常用材料是淮山、芡實、生苡仁、蓮子、百合、南北杏,有些還會加入沙參、玉竹、枸杞子。別以為上述這些藥材真的藥性溫和,沒有副作用,其實它們多有斂邪入陰之弊,如果不慎患有外感,服了含有這些藥物的湯水的話,勢必令到外感傳裡,病情加劇,輕症很快變成重症!所以我臨症時對病人必定諄諄勸誘,有病時切勿胡亂飲用湯水,蓋因一般人對中藥認識不多,一旦誤服,後果堪虞